close
Blogtrottr
生活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生活頭條新聞及最新動態。尋找相關新聞報導、影音、照片和分析意見。 
巴黎嘻哈公社創始人:嘻哈不是壞孩子的文化!
Nov 12th 2017, 08:10

檢視相片

你知道嗎?嘻哈除了是一種音樂風格、娛樂形式,一種年輕人扮酷的生活態度和即興歌唱,在法國嘻哈還是一種社會教育的方式、一計預防犯罪的妙招?日前,巴黎嘻哈公社在北京舉辦的「北京坊·巴黎嘻哈文化潮流節多彩之旅」拉下帷幕,在9天時間裡,藝術家們先後舉辦了嘻哈文化專題講座、塗鴉藝術工作坊、街舞派對及DJ音樂派對。巴黎嘻哈公社聯合創始人Yannick Freytag告訴界面文化,藝術家們此行最大的目的並非介紹法國的嘻哈文化,而是展示青年與公眾溝通的新方法。

 

嘻哈藝術:把黑色變成金色

 

街頭塗鴉、饒舌、DJ、b-box、街舞都是嘻哈的表現方式。「中國嘻哈有中國的風格,法國也有法國的特色。」Yannick Freytag稱,嘻哈在誕生之初,就被寄希望於能夠幫助人們遠離危害街頭的負面行為,例如幫派暴力、濫用毒品及非裔與拉丁裔間的暴力衝突。而在今天的法國,嘻哈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擁有一定的社會教育性質,「我們總是說,嘻哈能把黑色的變成金色。」

 

檢視相片

巴黎嘻哈公社在大柵欄歷史文化保護區「北京坊」現場塗鴉創作

 

Yannick Freytag曾經在巴黎市政府管轄的教育機構工作,「在貧困和犯罪比較嚴重的地區,我認識到年輕人面臨著種種問題,並意識到這些孩子必須獲取一些精神食糧。」對政府運作和青少年問題比較了解的Yannick Freytag,找到了他的朋友、嘻哈文化行家Julien Cholewa,兩人在2002年成立了非營利組織嘻哈公社。他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説明孩子們找到精神寄託,「有些學生識字和寫字能力欠缺,有些學生不愛和人交流,但是他們喜歡嘻哈。」嘻哈公社與一些學校合作,邀請藝術家為學生上課,讓孩子們通過嘻哈學會寫字和表達。「我們曾經在一個不被看好的學校裡做嘻哈項目,參加項目的孩子平均年齡14歲,有很多所謂的壞學生。在項目進行6年以後,這所學校的老師反映,學校的整體面貌得到了改善。」

 

嘻哈還可以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在學校以外,還有一些不上學、成天在街頭遊蕩的孩子,時間長了很可能會學壞,我們也把這些人帶到工作室,幫助他們,讓他們通過嘻哈的訓練,學會以不危害社會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Yannick Freytag說,因為比起放任自流、讓孩子們無所事事甚至學壞,讓他們專注於藝術,挖掘自己的創作潛能,顯然能夠為社會帶來更好的影響。同時他也看到,相較於其他的藝術形式,這些孩子更能夠接受嘻哈,他們覺得嘻哈很酷,不僅僅能從中獲得樂趣,還能因此得到周圍人的喜愛和尊敬。

 

嘻哈公社甚至會前往監獄給犯人們上課,「如果引導犯人們進行藝術創作,他們會感到快樂,心態也會更加平和」,Yannick Freytag繼續說道,「監獄裡有很多有暴力傾向的人,我們讓這些人把能量用藝術的方式而非暴力的方式展現出來。」

 

檢視相片

現場塗鴉創作

 

相較於北美嘻哈,法國嘻哈融合了各民族和各時期的豐富元素,從亞洲、非洲到加勒比,從藍調、放克到福音,我們能夠在他們身上找到各種元素的一些影子。而在內容上,法國嘻哈試圖對社會中充斥的歧視和種族主義進行談判,無論是歐洲、非洲還是阿拉伯國家的年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嘻哈教父阿非利卡·班巴阿塔(Afrika Bambaataa)曾經說,嘻哈是「和平、團結、友愛和樂趣」(Peace, unity, love, and having fun),Yannick Freytag十分推崇這一說法,並稱:「如果融入藝術當中,如果試圖去創作,人們就可以告別黑暗和悲傷,迎來閃亮和快樂的生活。嘻哈能夠讓身處困境的人實現自己的價值,把黑色變成金色。」

 

尊重年輕人,年輕人也會尊重你

 

「北京坊·巴黎嘻哈文化潮流節多彩之旅」的舉辦地北京坊位於正陽門外,中軸線西,與天安門廣場相近。而此次活動的重頭戲,便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塗鴉藝術家根據現場的建築風格和周邊環境,實地作畫。來自法國的Da Cruz 和NKDM、西班牙的Bruno BIG、智利的Francisco、中國武漢的Ray與廣州的M53和CER七位塗鴉藝術家在北京坊露天美術館作畫,將建築體、地面和長達300米露天展板變成了揮灑靈感的空間。

 

「胡同裡的很多人也許從來沒去過博物館,但是他們只要經過這裡,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嘻哈藝術的魅力,而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可以加深對青年文化的認識。」Yannick Freytag稱,嘻哈公社成立的目的,就是拉近年輕人和政府、和公眾之間的距離,促進對話。「我們想要讓大家知道,如果你尊重年輕人,年輕人也會尊重你。」

 

檢視相片

街舞派對

 

從美國起源以後,嘻哈通過一些先鋒樂團和DJ傳到法國,接著從法國流傳到了歐洲各地。不論是在美國還是法國,由於嘻哈本身自由的音樂形式、街頭風格,最初的愛好者都是來自貧民區的年輕人——一個最容易被公眾和政府誤解的群體。「法國的嘻哈文化發展了45年,也與主流文化鬥爭了45年。現在,法國政府認識到,嘻哈並非不務正業的年輕人中流行的亞文化,而是一種水準很高的嚴肅藝術。不僅如此,如今法國的饒舌音樂在全球市場佔據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所以嘻哈也是法國文化中新的吸引力、新的商業機會。」

 

到今天,嘻哈公社主辦的巴黎嘻哈文化潮流節已舉辦12屆,並已成長為整個大巴黎地區每年頗具影響力的公眾節慶活動。從2016年起,法國文化部也參與其中,並進一步將推廣範圍拓展至全國。在公共機構尤其是法國文化部和負責城市發展政策的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嘻哈文化逐漸成為了社會調節的工具,甚至成為了巴黎為了發展郊區而推廣的「城市文化」——雖然這一稱呼因太過官方而不被嘻哈人士們認可。

 

「新一代的法國政府官員是伴隨著嘻哈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想法。我也是聽著嘻哈音樂,看著人們在地鐵站塗鴉長大的,因此也能理解年輕人。」Yannick Freytag說,看到《中國有嘻哈》掀起了一波嘻哈熱潮,他希望更多人能夠知道:嘻哈非但不是壞孩子的文化,還可以成為年輕人與公眾之間溝通的有效媒介。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  

 

Let's block ads! (Why?)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食安糾察隊 的頭像
    食安糾察隊

    食安資訊站

    食安糾察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