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Google 快訊 - 食安
 
不沒收,就能保護消費者嗎?
Nov 11th 2014, 21:56

2014-11-12

◎ 林鈺雄

在接連幾波食安風暴後,儘管修法傾向必須沒收無良廠商的不法得款,但最近出現以「保護消費者」之名的反對說法,認為公司不法利得不應沒收而宜留待消費者求償,並援引大統混油判決為例證。不過,這會不會是畫餅充飢呢?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刑法沒收制度本來就採取「發還優先原則」,財產權利若在於被害人,向來皆是優先發還被害人而不沒收到國庫,因此,發還原是整個沒收制度的一環。就此,大統判決之所以備受批評,是因為大統公司銷售混油近20億元的不法得款,法院既未發還給被害人,也未沒收到國庫,兩頭落空。事實上,若要保護消費者,法院正確作法是計算消費者求償權利,在此範圍內直接發還給被害人,免除其民事求償的困境與訟累,其餘不法利得則仍應依法沒收,而非既不發還、也不沒收,反而還讓大統公司保有全部的不法混油得款。證諸歐盟法、德國法、美國法,也無一是像台灣實務這樣優惠不法廠商,難怪會天怒人怨!

其次,幾大食安風暴都同時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不法。千夫所指的行政機關,以刑事優先為由把燙手山芋丟給刑事法院,而刑事法院又以不要與民爭利的美名,再把不法得款問題推給民事求償。既然如此,何妨看看實際民事求償訴訟,到底是「誰」分配得到這筆刑事法院貼心禮讓出來的黑心不法利得?答案非常驚人:不是健康財產俱失的被害消費者,反而是直接導致消費者上當的交易或品牌廠商:福懋、台糖,乃至於頂新、統一!

以大統案為例,大統公司製造的八大類高價食用油,無一不混,其中包含替台糖公司代工製造、標示為100%的「台糖葡萄籽油」。消費者是因為信任台糖品牌而被坑殺,姑且不論台糖是故意(知情殺成本價)或過失(疏於查驗把關),台糖搖身一變成為大統案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獲判約662萬元賠償;案情雷同的福懋公司,更是獲判近4000萬元賠償。由於頂新、統一也分別是其他劣油案的交易品牌公司且數額更大,其在民事求償訴訟中瓜分上游黑心業者不法獲利的能力,無庸置疑。至於一般受害消費者,何嘗分到一毛錢?

簡言之,品牌公司左手賣劣油給消費者,右手向出事的無良廠商成功索賠,而被剝兩層皮的消費者根本求償無門,這才是台灣司法的實況。品牌公司請得起大牌律師又有歷年進出貨證明,但個別消費者要何從找出7年前的發票索賠?更別提在塑化劑飲料的消費者求償訴訟中,廠商敗訴卻毫髮無傷,其中一位消費者原告只獲判9元賠償(憑發票),怎會不委屈?何能不憤怒?但反觀統一公司,卻向上游昱伸拿到1.3億元賠償。

其實,往事又何奈?被害消費者真正要的不是屈屈賠償,而是為了掙回一個寢食能安的基本生存條件。因此,若要最佳保護消費者及維護全民健康,正確作法是法院扣除發還數額後,仍應依法沒收公司不法利得,但國庫應將這筆進帳用為食安專款(食藥署食管業務一年預算,低於夢想家兩天燒光的2.3億元)。關於沒收專款之提議,在食安法修正時本已有立委附議,卻因司法院、法務部大鬥法而被徹底忽略,豈不悲哀?

最後,算來算去,大統案最大贏家還是製造混油的高振利和大統公司,扣除罰金和賠償後還是穩賺近18億元不法得款,高振利如果順利假釋,坐一年牢折合3億元,看了讓人直流口水!各國利得沒收制度皆設法窮盡廠商每一毛錢的不法利得,本來要昭告的是Crime doesn’t pay,但我國司法向全國宣示的卻是:Go ahead!Crime does pay!

(作者為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刑事法研究會執行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食安糾察隊 的頭像
    食安糾察隊

    食安資訊站

    食安糾察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