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許素惠、高錦如╱綜合報導】
雨少乾旱,波及萬物復甦,賞螢等各項生態活動也大受影響,雲林古坑華山迄今螢蹤渺渺,該結束冬眠出洞活躍覓食的蛇,也因蛙類減少而不見蹤影。嘉義縣山區螢火蟲也疑因氣候異常,數量減少3分之2。
4月不見螢蹤 遊客失望
雲林古坑華山山林間,歷年此時已蟲蝶飛舞,蛙類、爬蟲類穿梭、螢火點點,如今卻只有零星點綴。雲林縣生態保育協會前理事長吳登立指出,往年4月的華山,單是螢火蟲就多達7、8種,今年截至目前,只見少許水生的黃緣螢,還不見其他螢蹤。
吳登立說,螢火蟲棲息地需要足夠的溼度,乾旱會讓幼蟲不易孵化,等到繁衍季節一過,能夠度過環境險峻考驗的螢隻不多,螢量便大大減少,經該會和其他縣市環保團體交流,今年許多賞蟲活動,都讓遊客失望而回。
缺水影響 蛙、蛇難生存
現任理事長陳泰安表示,乾旱不雨影響的不只有螢火蟲數量,整個大地都受到威脅,缺水讓蛙類難生存,相對影響以蛙為主要食物的蛇類活動。依過去經驗,春天應是蛇結束冬眠,出洞覓食最熱絡的時候,但今年蛇的數量也有減少跡象。
嘉義縣大阿里山區的光華、瑞里、圓潭、里佳及豐山5個社區是熱門賞螢點,但今年氣候異常且目前晚上溫度仍偏低,導致螢火蟲都躲在土壤裡不飛。原本4月應為螢火蟲出沒期,但今年數量減少3分之2,目前能看到的量僅達往年3、4成,要看到螢光閃閃的景象只能靜待天氣變暖。
盼螢光閃閃 待天氣變暖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劉建男表示,4、5月為螢火蟲大出時段,疑因氣候影響,導致螢火蟲延後出現,確切原因還需等一、兩周後才能判斷。如果今年螢火蟲數量持續稀少,可能是今年冬天較暖,加上雨量稀少,讓幼蟲的食物鏈出現斷點,導致無法羽化成蟲或是餓死,造成數量減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