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非純米做的米粉」必須改名叫炊粉或調和米粉,現在食藥署研擬提出規範,可可含量不到35%的巧克力,恐怕也不能叫做巧克力了!調查發現,市面上有高達75%的巧克力商品,裡頭可可含量都低於10%,大部分是色素、香料這些化學添加物,以後可能得改叫餅乾糖果或是巧克力風味商品。
熱騰騰散發陣陣香氣的熱可可,喝入口是很多人涼涼秋天溫暖小確幸,但現在食藥屬研擬修法,未來如果巧克力裡頭可可含量不到35%,就要改名不能叫巧克力,要叫餅乾或糖果或是巧可力「風味」商品。
民眾:「我們消費者會比較放心,成份標示清楚,不要讓消費者誤導,是一件我覺得是很好的事情。」
這個準則是比照歐盟規範,因為市面上高達75%的巧克力商品裡頭可可含量都低於10%,改放一堆化學添加物、色素香料。
純巧克力專賣店業者陳建文:「市售巧克力來講的話,我們叫它是假的巧克力,因為他把可可的油質抽起來後,放那個棕櫚油或是其他的比較低價的氰化油。」
純可可巧克力製作難度跟成本都很高,不過巧克力一年商機高達40億元,就怕劣質款魚目混珠 ,新政策最快10月中配套方案出爐。
食藥署專委許朝凱:「巧克力你一定要有可可脂、可可粉,那假如我用的不是可可脂,那這個可不可以叫巧克力。」
民眾:「做源頭的部份做把關,我覺得太弱了,完全怎麼可以,讓我們吃了這麼多年的有問題食物。」
民眾認為產品改名是好事,不過最根本的還是食品安全。
TVBS網路新聞整理報導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