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社運 感覺台灣並不冷血
Jan 1st 2018, 21:50
中國時報【李欣恬╱台北報導】 鄭志忠曾在2005年,為了樂生療養院的保存請願,每周拄著枴杖行走16公里,從台北市走到位於新莊的樂生療養院,持續走了半年。鄭志忠表示,當時除了為樂生療養院裡的長者發聲,也是想實驗人體的意志力和耐受力,可以強大到什麼程度。 鄭志忠表示,他是台北新莊人,家裡離樂生療養院很近,高中時期參加學校慈幼社,也經常到樂生療養院陪長輩聊天,這些長輩們因麻瘋病而造成的身體變形,在他心裡留下深刻印象。 鄭志忠說,他的個性並不容易和他人親近,「我去那裡就是盡我可能地陪伴他們,雖然不像其他社員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我對那裡仍有很深的情感。印象最深的是有位養貓的金因阿姨,她對待人的態度,不會讓人感覺到距離,還有位鮑爺爺,他眼睛看不見,我會讀報紙給他聽,和他說說話。」 鄭志忠表示,在那段為期半年多的靜默行動裡,他感受到多數台灣人其實並不冷血,「我感受到多數人並不贊成拆樂生療養院,同時也重新看待疾病與恐懼之間的關係,人們往往因為不了解,而心生恐懼。」 然而,樂生療養院在數年爭議之後,終究還是拆了,鄭志忠表示,樂生療養院的歷史,就是另外一部台灣史,「不管世界再怎麼繁榮進步,還是會有人被排除在外。這些發現,就是我說的,劇場是我親身實踐,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 Let's block ads! (Why?)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