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三號南下後龍交流路段,今天發生疑因爆胎,車輛失控衝出護欄墜橋的重大車禍。輪胎業者表示,爆胎有時未必是胎紋過度磨損,夏季炎熱導致柏油路面溫度高,爆胎機率比平常高出一至二成。
國道三號南下後龍交流路段的車禍,是七名男女相約前往參加大學同學婚禮,行經國道三號南下後龍段,疑因爆胎衝出護欄墜橋,造成慘重傷亡。
國道公路警察局表示,爆胎、路肩任意停車、疲勞駕駛或酒駕,是高速公路最主要的「無形殺手」。
資深輪胎業者表示,一般人大多以為爆胎,是因胎紋已磨損到底,沒有換輪胎才會爆胎,事實上,胎紋就算還很深,輪胎尚未達使用年限,還是會爆胎,因為輪胎表面因風吹日曬,早已龜裂。
他指出,現在夏季高溫炎熱,柏油路面溫度高,爆胎的機率也比平常高出一至二成。此外,若輪胎常使用,使用面積平均,胎面較不容易龜裂,反倒是長期停在太陽下的車輛輪胎,因長期曝曬,胎面龜裂,反而比滾動使用的耗損還高,提醒駕駛人要注意。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研究人員李志哲表示,依據國道高速公路局二○○八到二○一○年的統計,高速公路上因車輛「爆胎」造成車輛損傷及人員死亡,每年平均約十件,平均造成十一‧六人死亡。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建議車主,應養成主動檢查胎壓的習慣,常開長途者尤其要縮短檢查的頻率。輪胎有異狀,一般車主不易察覺,尤其高速行進更不容易發現,車主平時最好養成雙手掌握方向盤的習慣,較易察覺。
一旦爆胎,專家呼籲車主應保持冷靜不要慌張,千萬不要緊急重踩煞車,應放鬆油門,打方向燈警示後方來車,緩速滑行往路邊停靠,避免車速失控造成車輛傾斜、翻覆;停妥後,放故障標誌並等待救援,才是標準作法。